您现在的位置:慈晖学校 > 教育教学 > 德育经纬 > 正文内容

“分层导育”在德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性,通过教育,均可使各种智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些智能中的每一种智能都可作为我们学习其他智能内容的方法和发展其他智能的目的。基于此,在德育中,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合适他们发展的策略,以使他们在成长中感悟世界的“真、善、美”,享受教育的快乐,从而走向人生的成功。

一、“分层导育”实施策略

“分层导育”的实施策略,大致分为三步。

1、    分层

“分层”应贯穿于德育过程的每个环节。具体有五点。

(1)      内容分层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学校在教育内容上应区别对待。

(2)      年龄分层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个性和心理特征不同。即便是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其个性和心理特征也略有差异。因此,以年级为第一年龄层,确定“分层导育”的总体目标,再结合年级里学生的具体年龄段,进行第二年龄段的分层。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你1215岁之间。其中,1213岁的学生比较幼稚、盲目,1415岁的学生比较独立、成熟。因此,1213岁的学生为第一年龄层,要求做到不打架、不吵架,1415岁的学生为第二年龄层,要求作答和谐相处、互相帮助。这样,逐步推进,最后达到相应的更高要求(特别讲团结)。

(3)      目标分层

具体有三个关键。一是从低到高的要求。例如,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分五步走:不打架——不吵架——和谐相处——互相帮忙——特别讲团结,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二是从人性出发。例如,我们从人性出发,分三步培养学生:一是培养学生为人善良,懂得感恩,学会宽容,与人合作;二是培养学生守规则、懂道理和讲诚信;三是培养学生讲道德、有志向。

(4)      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致分四步要求学生:一是基础层,即从零开始,培养兴趣,从易到难,注重示范,简单应用,关注差异;二是中间层,即狠抓基础,举一反三,既要示范,又要引导;三是最高层,打好基础,提高能力,训练思维,注重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创新。

(5)      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即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遵循及时、客观和公正的原则,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分层有四个关键: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即侧重及时发掘学生的优点与缺点,使激励与引导并重;二是评价方法多样性,即体现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三是评价过程发展性,即评价方法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并应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被评价对象(学生);四是评价结果激励性,即根据评价结果,并以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鼓励、鞭策,以达到预期的导育成效。

2、   

“导”,即引导、指导,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导”包括“导听”“导讲”“导心”“导悟”“导学”和“导做”等,也就是要求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感受身边的每件平凡小事,并感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1) 导听

交流的基础是倾听,因此,既要让学生明确倾听的方式(不要随意打断人家的话,让对方把话说清、说完,并专注而在意地听),又要让学生明晰倾听的意义(倾听是思维的开发和提升,有助于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另外,倾听是一种幸福、谦虚和包容),所以,要尊重对方,就必须从倾听开始。

(2) 导讲

沟通是表达情感、意见和建议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人们可互相理解、信任,增强信心以及克服自卑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沟通。具体有三个关键:一是尊重他人,以获得他人的信任;二是宽待他人,以赢得更多的朋友;三是讲究语言艺术,采用礼貌用语。

3)导心

谈心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困惑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慎重对待谈心,从而较好地引导学生。具体有三个关键:一是选择适宜的地点(在教室附近、走廊、校园以及办公室或其他适宜地点);二是选择适合的主题,这要求教师在谈心前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什么、解决什么以及达到什么目的);三是选择有效的方法,即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帮他们把问题分析清楚;对性格急躁的学生,要以柔克刚)。

(4)      导悟

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虽小,却蕴含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性育人资源,即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生动和可信的小事,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启发他们联想,最终引导他们感悟。

(5)      导学

“导学”,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不同学生各取所需,充分发展,最终实现“让优秀的人更优秀、使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教学追求。

(6)      导做

除了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例如,想尽办法为学生搭建平台,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更具有自信力。

3、   

“育”,即教育、培育、帮助、引导、培训和参与。具体有四点:一是育心,即重视、欣赏每个学生,并用爱感召学生,从而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二是育德,即树立学生正确的“三德”“三观”,以使他们崇德向善;三是育行,即加强对学生个人品行的塑造与修炼,使他们修身律己;四是育智,即通过“三级”课程的高效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综合文化素养。

总之,通过“导”与“育”,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最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分层导育”的重要环节

“分层导育”的重要环节具体有四个。

1、    学生自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从学生自治入手。做法是:取消原来的“班干部体制”,建立“班级自主管理体制”,也就是成立“纪律部”“卫生部”“课改部”“食堂部”“宿舍部”和“物品部”等十几个部,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五自”方针,并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个个都是服务员”的理念。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2、    教师垂范

德育,即在特定时间,利用一些活动和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把学生培育成具有优秀品格的人。据此,要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常规执行者”的理念,即教师为学生作出榜样,并与他们交流、沟通,以缓解他们的心理焦虑,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培养他们的信心,最终使他们自我完善和自我升华。

3、    家长定位

由于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因此,不仅要保护孩子平安顺利地成长,更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地认识孩子,既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又与学校一同探寻孩子的培养目标。

4、    课程育人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的个性,既能适应各种层次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要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就必须开发与众不同的校本课程。我校应开发食堂就餐课程、宿舍就寝课程、校园活动课程、特长专项课程、心视界和隐性课程等课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健康成长。毕竟,学校的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的课程质量决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所以,教师应“从课堂育人走向课程育人”。

5、    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包括历史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它体现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等,据此,校园环境须“注入”和“挖掘”文化内涵,而环境文化又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并赋予学生活力与朝气。

三、“分层导育”的现实意义

“分层导育”应从道德的最底线抓起。例如,学生在校期间,首先是让学生学习生存的技能,其次是使他们掌握生活的知识,并通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使他们深刻体会生命的意义。

“分层导育”理论的提出与探索,既为初中德育工作提供全新的发展理念,又让德育工作日臻完善、卓有成效。“分层导育”理论是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它需要教师认真践行、反观与内省,并不断发现真理,获取真知,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从而迎接充盈着人文情怀的教育新时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