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慈晖学校 > 学生天地 > 学习方法 > 正文内容

作业设置应 “四少四多”

作业是学科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已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家常便饭。然而大量的作业让学生们如同一茬茬割韭菜般写个不停,挤压了他们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导致作业成为了套在学生身上沉重的枷锁,使他们他们丝毫体验不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作业绑架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无形之中束缚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之余,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适量。教师不仅要理顺课堂作业和教学之间的依存关系,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同时还要精心优化作业设计,最大化提高作业的价值和作用。我认为作业设置应坚持“四少四多”的原则,让学生对自主学习充满更多期待,真正从茫茫的作业题海中解放出来。

少些知识积累,多些实践应用

很多老师习惯于布置学生一遍遍地背、写公式、定理、词语、课文,让孩子们累积更多的知识。殊不知,这样单纯知识积累型的作业抑制了孩子们对作业的兴致,导致他们在作业中应声附和,“出工不出力”,让作业的效能大打折扣。由于实践功能不足,知识转化应用缺位,使得作业在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事倍功半,这是作业设置的一大弊端。所以,我们在作业设置中应该少布置一些背抄式、积累型的作业,多引导学生做些实践型、研究型作业。比如,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自己的城市设计旅游名片;为家乡特产创作广告语;搜集本地历史名人事迹……通过这些贴合学生生活的有意义的作业实践,调动孩子们作业的能动性,能够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少些巩固练习,多些生活探究

很多学生的作业设置了大量重复化的课内知识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但是这种机械化的巩固练习过多的话,势必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对作业产生厌倦感。学生需要拥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研究学习问题,教师们应该多给学生安排研究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例如调查生活垃圾的来源,提出正确处理的建议:夏季如何有效预防暴雨引发的洪水:调查周围的乡风民俗,如何让乡风更文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调查建议……这些源自生活的探究作业,能够调动学生作业的浓厚兴趣,促使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少些数字规定,多些个性展示

很多老师动辄在作业布置中规定严格的字数、遍数。泛滥的“数字化”作业让学生无暇思考个性化、创造性的作业方式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导致“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作业流于形式。作业应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特长和学习成果的关键平台,而教师不能剥夺广大学生对作业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喜好和个性差异,让学生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在作业规定时要避重就轻,少定数字指标,多从个性上展示引领、指导,激活作业的“冲动”,促使他们主动寻求最有个性化的作业呈现方式。老师尊重学生作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不遗余力地完成好自己的作业。

少些等级评价,多些人文激励

很多老师习惯于用“优、良、中、差”,或“ABCD”,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等级评价。这种注重结果的作业评价方式,过分强调作业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其实,作业评价要取得实效,必须克服传统意识和框架思维,通过多角度强化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指导来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和效益。譬如说,针对学生不同的作业结果,加入教师针对性的寄语。像类似“您的作业很美观,很有特色! 虽然出现了一点错误,但是离成功很近了,多点细心你会全对的!你一不留神,小数点放错了位置,可见小马虎带来大错误,可要谨记呀!……”这样的人性化寄语让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他们扬起作业“指明灯”,激励学生不断完善作业不足;或者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互查互批作业。让作业评价释放出更多的育人功能,发挥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驱动作用,这才是作业评价的实质所在,远比等级呈现重要的多。

总之,课堂作业要做好“加减法”,把学生们从繁重的数字式任务中解救出来,使学生的课堂生活不被作业所绑架和拖累。如此,才能切实提高课堂作业在教学中的“附加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丰富、健康、快乐且有意义的学科课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